2010年1月24日星期日

锦瑟与花冠

前文我们例举了几首唐诗绝句来说明诗歌结构。但,那几首诗均极富画面感,因此仅仅只能说明诗歌结构的某个侧面。不妨请朋友和我一起,再看几个比较难以捉摸的例子:首先是李商隐的名作《锦瑟》;另外两个例子选自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一是Emily Dickinson的There's a certain Slant of light, 另一个例子是策兰(Paul Celan)的《花冠》(Corona)。

您将会发现,看重诗歌结构,这不但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自然发展,也早就蕴含在中文诗歌的老传统之中。我个人的观点是,这一点,正是结合中文诗歌古老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关键!

如朋友们知道的,中国传统艺术跑在西方艺术之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对吧?就比如印象派吧,印象派的艺术主张不但蕴含在中文诗歌的老传统中,八大山人甚至都已经发展出中国绘画的印象派了!(注:八大山人,中国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画家)

我们还是回到诗歌吧:

(一)锦瑟

《锦瑟》,如果我没记错,S. S. Chern (陈省身)先生就很喜欢这首诗。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朋友们知道,这诗的意思是几百年来争论不休的话题,有多种多样的具体解读。但,具体的解读并不是我们这里想要关注的,我们关注的是这诗的诗歌结构。

如您所知,苏东坡先生对这首诗有一个比较笼统的看法,认为写的是“适、怨、清、和”,几种不同的人生况味。深以为然!并且我个人觉得,这正这首诗的结构核心!

诗的开始两句,五十弦,华年,暗示着丰富的人生况味。末尾两句把对过去的追忆与现在沟通起来,在艺术效果上,我个人觉得与《花冠》有一定的异曲同工之妙!

《锦瑟》这首的艺术手法非常丰富,除了暗示,联想之外,“沧海月明珠有泪”和“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两句构成了非常明显的对比,对吧?如果您仔细地追究下去“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包含着死与生的转化,自成对比,同样“庄生晓梦迷蝴蝶”有梦与醒的对比,追忆与惘然也是不太明显的对比!

可以说《锦瑟》这首诗歌是典型的西方现代派!您读完《花冠》后可能会更同意这个观点。

纯从诗歌结构的观点来看,我个人唯一略微有点不满意的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两句,认为过于依赖于典故了!当然这仅仅是个人意见而已。

(二)There's a certain Slant of light

在读《花冠》之前,请朋友们先看一下Emily Dickinson的There's a certain Slant of light。不仅因为Emily Dickinson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开山人物,也因为可以大致领略一下基督教传统下的语言体系(比如其中“teach”这样的关键词,在Dickinson的其它诗歌也常出现,后面策兰也会用到),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是一首结构很完美的诗歌!

There's a certain Slant of light

/Emily Dickinson

There's a certain Slant of light,
Winter Afternoons –
That oppresses, like the Heft
Of Cathedral Tunes –

Heavenly Hurt, it gives us –
We can find no scar,
But internal difference,
Where the Meanings, are –

None may teach it – Any –
'Tis the Seal Despair –
An imperial affliction
Sent us of the air –

When it comes, the Landscape listens –
Shadows – hold their breath –
When it goes, 'tis like the Distance
On the look of Death –

我个人觉得,把光和声相联系起来,是这首诗的整体结构中最奇妙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段和第四段。二、三两段承接第一段而来,包括痛苦这些东西,略微有点依赖于基督教传统的语言体系,除此之外,整个结构很完美!

(三)花冠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保罗.策兰的名作《花冠》(Corona)。策兰是德语诗人,直接读它的中文翻译吧(英文版附在最后):

花冠/策兰

秋天从我手里出来吃它的叶子:我们是朋友
从坚果我们剥出时间并教它走路:
于是时间回到果中

在镜中是礼拜日
在梦中是一个睡眠的屋
我们的口说出真实

我的目光移落在我爱人的性上:
我们互看
我们交换黑暗的词
我们互爱如罂粟和记忆
我们睡去,像酒在螺壳中
像海,在月亮的血的光线里

我们在窗边拥抱,人们在街上观望
是时候了他们知道
是石头竭力开花的时候了
不安宁的时间心脏在跳
是时间如其所是的时候了

是时候了

[说明一下,这不能算作我的翻译,因为我读过并大致记得北岛老师等人的译文]

同样,在这里我们并不关心这首诗歌的具体解读,而仅注重于诗歌的结构。我想朋友可能会同意我的看法,认为它写的就是花冠,以及时间,很简单!

第一段写花冠结成果实,时间(种子),再结果实!第二段同样是由花结果,与第一段不同的是,这一段的富于静态美,并且通过镜子啊睡眠的屋啊,把时间转化成了空间,这很妙,对吧?

三、四两段,依然是一静一动!如您所看到的,在这两段中,策兰同样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对比,联想,暗示全都有用到。并且,正是通过运用这样丰富的艺术手法,通过各种不同的意象,策兰可以用这么简单的一个结构来表达最丰富的意思。

如朋友们知道的,这首诗中“是时候了”这一句是从里尔克《秋日》借用过来的,并且作为一种核心的语言结构很紧凑地构建起《花冠》的第四段,并把整首诗推向高潮!

顺便说一下,《秋日》的思想,甚至一些句子都受到《圣经》的影响。观察一个观念,意象,甚至话语,如何在一个语言体系的演化中变化出不同的面目,这事本身其实挺有趣的,但我对基督教传统的语言体系了解非常有限,因此没法作更多分析。请朋友们原谅。

最后,朋友们可能也发现了,策兰的这首诗应该受到荷尔德林《在柔媚的湛蓝中》的很多影响 ,其中,跳动的心,镜子,花朵,包括前面宁静,苦难等等意象,在《在柔媚的湛蓝中》中都可以找到。

但,策兰的写法与荷尔德林完全不同!完全不是那种带有西方古典味道的颂歌的写法,反而是类似于《锦瑟》那样的有其简洁结实的内在结构,但具体意思不容易捉摸的写法,真正现代主义的写法!

——————————————————————————————
遵照《协议》内容。引用北岛老师的《时间的玫瑰》一书。



附:

Corona/Paul Celan

Autumn eats its leaf out of my hand: we are friends.
From the nuts we shell time and we teach it to walk:
then time returns to the shell.

In the mirror it's Sunday,
in dream there is room for sleeping,
our mouths speak the truth.

My eye moves down to the sex of my loved one:
we look at each other,
we exchange dark words,
we love each other like poppy and recollection,
we sleep like wine in the conches,
like the sea in the moon's blood ray.

We stand by the window embracing, and people
look up from the street:
it is time they knew!
It is time the stone made an effort to flower,
time unrest had a beating heart.
It is time it were time.

It 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