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星期四

兼葭与诗经

前面我们谈到《锦瑟》,认为是典型现代主义写法的诗歌,有其结实的内在结构,通过各种意象,以及丰富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最为丰富的意味。您可能会问,《锦瑟》是中文传统诗歌中第一首这样的诗歌吗?是第一首含意无穷而莫测的诗歌吗?不是的!

这样的作品,早在《诗经》中就已经有了!最典型的也许要算《诗经*国风》中的《兼葭》。下我们就从诗歌的内在结构及其具体表现角度来看看这篇千古名作。顺便也挑出《诗经》中几篇其它的名作来欣赏。

如总述中论及的,诗歌的内在结构常常偏向抽象,如《花冠》的时间,如《锦瑟》的人生况味,名作之妙就妙在寥寥几句话即可以让读者直接触摸到诗的抽象内在结构,时间,或者人生况味等等。意象以及艺术手法的表现力于此体现。

回到《诗经》上来!

(一)《兼葭》

兼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神品中的神品!诗的内在结构可以说是一种可望而难即的情愫,抽象,对吧?《兼葭》抽象吗?显然,并不抽象。

以第一段为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实写。起伏的芦苇,霜,一幅清爽朴素又美丽的画面如在眼前,不隔!后面的三句都是虚写,流水,远方的美丽女子,蒹葭等等意象很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又有一种渺渺茫茫,若隐若现,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神秘莫测的朦胧美。虚与实,静与动的对比与融合是营造出这种朦胧意境的关键。整段浑然一体,无懈可击。

后两段是第一段的重叠和变奏。方位的变换增强了那种虚幻莫测之美。同时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反复感染,起到一种动人心弦的效果。这也是《诗经》最明显的艺术手法 — 也是几乎所有种类民歌,包括流行歌曲,的共同手法 — 后面我们会进一步论述。

在音乐性上,《蒹葭》同样是《诗经》的典型,声韵和谐而又自然。

至于《蒹葭》的具体解读,它写的是爱情呢?是对理想的追求呢?还是其它的什么呢?不同的读者完全可以自行展开联想,发掘意象的各种象征含意,体味其无穷的含意。

现代主义抒情诗歌的任何巅峰之作有超过《蒹葭》的水平吗?没有!

(二)《关雎》与《子衿》与《柏舟》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这是诗三百(《诗经》)的第一首,同样是神作!如果说《兼葭》写的是“求不得”,那么《关雎》所写无疑就是“求得”。而且非常明确,是爱情上的,从“好求”到“乐之”,求得!这么概而言之,很普通,也很抽象,对吧?但,这就是这首诗的内在结构。

而《关雎》最妙的地方也许是,它有一种内在的虚实对应!第一段的两句之间,自有一种虚实对应;后面的,“左右流之”与“寤寐思服”,“左右采之”与“琴瑟友之”,最后的“左右芼之”与“钟鼓乐之”,对应的一方为实,另一方为虚,都是从“求”到“求得”,一个渐变的过程。是抒情诗,同时带有一定的叙事性。

这首诗的音乐结构,毋宁说语言结构,也有极特殊的地方。您可能早就注意到了,“雎鸠”,“参差”,“窈窕”,这些词读起来,很特别!另外,“关关”直接拟声,“琴瑟”,“钟鼓”虽不直接拟声,却自动暗示出一种谐和的音乐效果。

可以说正是通过这种虚实对应的艺术形式,正是通过音乐性,使读者可以直接体味到《关雎》的内在结构。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同样写的是爱情,写思念之情。

“心”与“衿”,“思”与“佩”,虚实对应。“往”与“来”,“往”与“嗣音”都有一种对比。这些对比,而尤其是前两段的每一句中“子”与“我”的对比,它们的反复出现营造出了一种回环往复的意味。

第三段在音乐上自然变调;另外,“挑兮达兮”自然吻合前文的意境;在城头眺望,渡日如三月,语气词“兮”的运用,把整首诗推向高潮。

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从我的观点来看,当然它也有很好的意象结构,但,也许这诗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语感特别好,它的语言结构与它内在的情感起伏,浑然一体!

(三)《无衣》与《考槃》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考槃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
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
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
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最简单的东西,往往可以营造出最强烈的情感效果。这两首诗可作为明证!反复,重章叠句是它们最突出的特点!

前一首,“岂曰无衣?”,“与子”,自问自答。每一段的两声“与子”,感情是递进的。三段重复,极大地强化了感情。

在艺术手法上,《考槃》要更丰富一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镜头的变迁,“在涧”,“在阿”,“在陆”,不但开阔了意境,还营造出一种动感。前面说过,类似的手法《兼葭》中也有。第二是,“考槃”,“言”,“歌”,这些词自动会暗示一种音乐效果。这种手法,我们在《关雎》那一节中讨论过的,您一定还记得。

两首诗的内在结构都很清楚,都出自于感情。《无衣》是一首军中战歌,有一种激越之情。而《考槃》则是隐者高人的自抒胸臆!

(四)《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这首基本是叙事诗,日常生活中的一段夫妻对话,同时也是写夫妻之情。第三段抒情味道强烈,通过中文的特殊结构,把整首诗推向高潮。这诗看似日常,朴素,细细体味,其实感人!

(五)

有时我会有一种感觉,觉得《诗经》就好像中文传统诗歌中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那么朴素,自然,甚至一次读(听)多了的话,会有一种平淡重复的感觉,但,其实奥妙无穷,是中文诗歌传统最为坚实的基石之一。更何况除了高超的艺术性以外,它还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不过这已经超出我们话题的范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