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5日星期五

诗歌结构与诗歌世界

(一)

诗歌有其实质的存在,它属于一个独立的诗歌世界。诗歌世界可能代表着对真实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某种认识,或者基于对真实世界的零碎认识而作的重建。但,诗歌世界通常不必是真实世界的临摹。

如果一首诗能够成立,它应该自成一个稳定的结构,诗歌结构属于诗歌世界。

写诗的人就是一个行走在诗歌世界中的人,是一个不段地发现和认识这个诗歌世界中的固有结构的人,并尽可能精确,尽可能直接地把这个结构表现出来。

表现的精确和直接,就是所谓的不隔,不可以混同于直白。

(二)

在对诗歌结构的表现过程中,诗意,以及诗人内在的一种冲动,占据核心地位。这两者一起(或者单独其中任何一者也行)自然地串起形式结构,意象结构,音乐结构,语言结构,甚至思想,就成了诗歌。

正是通过后面这些结构,通过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运用联想啊,对比啊等等手法,诗人才能够尽量完美地把一首诗的稳定结构表现出来。

(三)

诗歌一定要有意义吗?我不知道。但我想完全不传递意义的语言很少。传递意义,应该是语言本能的基本意义吧。而且,传达意义也正是诗歌起源的原动力。

但,诗歌结构本身是超越意义,超越言辞结构的。也许,它也超越音乐结构,意象结构,甚至艺术形式本身。

(四)

诗意,是人脑对诗歌结构认识的结果。可能,这种认识大多在潜意识中进行,当它从潜意识中开始浮现出来的那一刻,也就是所谓的,作者被诗意击中的一刻!

至于诗人的内在冲动,可能这更多是属于感情上的吧。

(五)

也正因为一首成立的诗歌在很大意义上只是作者对某个诗歌结构的发现,所以,诗歌通常不直接代表作者,甚至可以完全不代表作者。在诗作完成之后,它与作者的关系就从融合为一变为相互独立。

(六)

如同人们对真实世界的认识各不相同一样,诗歌世界,或者任何一首诗,它在不同读者心中的投影也可能各不相同!好的诗歌应该总能达到一种永远新鲜,永远美丽的效果,又或者给人一种永恒的力量。

语言是唯一的途径。但语言本身不是目的!语言的目标是超越语言,达到实质!

—————————————————————————————

按作者的计划,这篇文字其实是一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有两篇的草稿已经先放出来了:《诗画话》和《锦瑟与花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