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哲学家老子,即老聃先生,的著作。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生于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下文我们将称之为老聃先生。
老聃先生洞悉了谦弱和辩证之力量,他将这些洞察与他的自然主义态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用最简朴而美妙的中文,区区五千言,建立了一个宏大且很完美的哲学体系。这么几千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即使在今天来看,当然《道德经》的政治学观点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但它大多数的哲学观点依然很有教益。
上哪去找一部《道德经》这样的,有极高文学价值,又有极高的哲学价值的著作呢?说实话,在我心目中,仅有柏拉图先生的《理想国》也许可与之相提并论。同为哲学和文学著作的辉煌典范。有趣的是,在政治学上东西方的这两部杰作均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具体的政治学观点却截然不同,并且都已经不可取了。但,两者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依然辉煌而不可取代。记得有西方哲学家说“整个西方哲学史都可作为柏拉图的脚注”,将这话换过来说《道德经》在中国传统哲学史上的地位,我想也并不为过。(孔夫子先生的语录《论语》当然充满了智慧,但更多是一些教导人成为绅士成为君子的行为准则,哲学深度并不很高。)
无疑,《道德经》是这世界上系统地确立辩证主义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与之相比黑格尔辩证法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原创性,也许仅在处理方法上有不同而已(当然,分析方法是西方思维之长嘛!)。
(一)文字之美——“道”“德”的性质
《道德经》的文字之美到了什么地步呢?从下面几章可见一斑:
下面这一段是其对“道”这一核心概念及其性质的描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类似的还有如下几段文字: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第十四章)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能蔽复成。(出自第十五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第十六章)
从下面这一章对另一个核心概念“德”的描述中同样可见《道德经》的文字之美: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度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第五十一章)
[注:需要说明的是,对“德”的这一阐述最早是在《道德经》第十章中给出的,原文是:“生之畜也;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第十章)”]
再比如下面这一段很有力量的文字: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第二十三章)
类似我们这里提到举出的几段这样美的文字,在《道德经》中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其文学价值之一斑。
(二)开宗明义
老子的哲学体系从形而上开始,《道德经》第一章开宗明义,点出“道”和“名”,无与有。若以西方哲学观之,大体上“道”属于本体论范畴,而“名”属于认识论范畴。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恒无欲,以观其妙;
恒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章)
第二章开始辩证思维,认为是存在的基本性质,并引出他的自然主义态度。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二章)
第三章阐述政治学观点,我们跳过去,直接看《道德经》第四章,它讲的是“道”的一个最基本性质,谦弱。它与第六章的母性崇拜一起构成《道德经》哲学观点中自然主义和辩证观点之外的另一块基石:对谦虚,柔弱之力量的洞察。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也。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四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兮其若存,用之不勤。
(第六章)
后面我们将看到,《道德经》开宗明义的这些哲学观点是后文的基石,是贯穿全文的!不妨先提几个已经成为成语的著名句子:比如“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其实是一种自然主义态度的引申。比如“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再比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均饱含辩证思维。
(三)完美的结合
<> 接下来老聃先生开始结合前文的那些要素:他的自然主义态度,对辩证和谦虚柔弱力量的洞察。比如在连着的第七、第八、第九章中,他就开始引申其自然主义观点,并佐以其辩证思维来论证谦弱,退让的力量: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七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第九章)
<> 第二十七章是自然主义与辩证思维完美结合的产物: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恒善救人,故无弃人;恒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第二十七章)
<> 第二十八章完美结合了自然主义,辩证思维以及由母性崇拜而来的对谦弱之力量的洞察: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第二十八章)
<>下面这几章也涉及辩证思维,谦弱的力量,自然主义,它们的某些层面及其结合: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之胜刚,弱之胜强。鱼不可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六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第四十三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詘,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其用不屈,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第四十五章)
<> 连着的第七十六,第七十七,第七十八章同样蕴含着自然主义态度,以及老聃先生对辩证与柔弱之力量的洞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之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损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第七十七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受国之詬,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之王。”正言若反。(第七十八章)
(四)积累的力量
<> 因为洞悉柔弱之力量,老聃先生也洞察了积累所能达到的辉煌力量,不妨看看《道德经》的第六十三章,以及第六十四章的片段: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第六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第六十四章)
<> 但,关于积累之力量,关于退让,甚至关于也许由母性崇拜而来的爱,《道德经》中讲得最透彻全面的也许要算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恒之。(第六十七章)
(五)个人修养,节制,自知自省
当然,老聃先生也将其哲学观点运用于个人的修养问题,强调自知自省,强调自我节制。比如它的第二十二章,它连着的第三十二、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章,还有它的第七十一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第二十二章)
道恒无名、朴,虽小,天下弗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也。(第三十二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弗辞;成功遂事而弗名有。衣被万物,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知主;则恒无名也,可名为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其大。(第三十四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第七十一章)
(六)反暴力
我们再看下面这几章: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战者果而已矣,勿以取强焉。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第三十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铦庞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第三十一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第六十八章)
<> 你看,作为中国人,老聃先生是爱好和平的,是反战反暴力的!^_^ 不但如此,他还说,越是大国越应该谦让,如此才能服众。而弱小的国家则不应该示弱,否则易招欺负。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第六十一章)
(OMG~原来老聃先生是个心理学家啊!)
(七)最后
最后还有两章我们单独抽出来看一看,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这短短的一段文字不但有文字之美,还蕴含了一条重要的艺术原则,关于留白...
第八十一章是《道德经》的最后一章,不妨借用来结束我们这篇粗糙的介绍性文字: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第八十一章)
2010年3月26日星期五
蜗牛之夜
空中隐隐约约的车马声喧,惊雷,夜雨
万千的月亮开放万千的雨水,连天接地
雨后之夜,波平如镜,静静
一只鱼鹰啄出一圈圈涟漪的细纹
滑过窗花滑过泪,滑过万千的思念之窗
圆月,和蜗牛青涩的身躯的螺纹
我的触角,触摸到了静谧的清新的夜的黑
世界悬于其中,我寻找着它的窗子与门
汇聚,汇聚吧!就在此一刻汇聚吧
从黑夜的深空在我中遍开万物的明澈之光
我的百草酒,对月的古藤之杯砰然破碎
香醇,和月光流溢,流溢大地
生长出新叶,坚韧,拖着我柔软之躯
我摸到了门窗,我摸到了门窗!
我触到了世界的模样,百叶窗透进曦微的光
黑夜消融,如高涨的潮水悄然退去
这一刻,这一切的一切的一切的开始的一刻
这将动未动彼消此长的一瞬犹如一首永恒的歌
粉红的蒲公英种子,缠缠绕绕的时间之辞
乘着微明,飞过,飘过,滑过我的天际
流光似逝还生,我悄悄缩回身子,长出眼睛
隐隐约约的远处,有隐隐约约的,车马之声
万千的月亮开放万千的雨水,连天接地
雨后之夜,波平如镜,静静
一只鱼鹰啄出一圈圈涟漪的细纹
滑过窗花滑过泪,滑过万千的思念之窗
圆月,和蜗牛青涩的身躯的螺纹
我的触角,触摸到了静谧的清新的夜的黑
世界悬于其中,我寻找着它的窗子与门
汇聚,汇聚吧!就在此一刻汇聚吧
从黑夜的深空在我中遍开万物的明澈之光
我的百草酒,对月的古藤之杯砰然破碎
香醇,和月光流溢,流溢大地
生长出新叶,坚韧,拖着我柔软之躯
我摸到了门窗,我摸到了门窗!
我触到了世界的模样,百叶窗透进曦微的光
黑夜消融,如高涨的潮水悄然退去
这一刻,这一切的一切的一切的开始的一刻
这将动未动彼消此长的一瞬犹如一首永恒的歌
粉红的蒲公英种子,缠缠绕绕的时间之辞
乘着微明,飞过,飘过,滑过我的天际
流光似逝还生,我悄悄缩回身子,长出眼睛
隐隐约约的远处,有隐隐约约的,车马之声
2010年3月24日星期三
现代精神与科学研究
(一)
什么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精神呢?现代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费曼在他著名的物理学讲义开篇即说,现代精神的核心是科学精神。也许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现代精神之核心在于对不可知论的成功逃离,在于确立认识之可能。没有神仙没有鬼怪,女娲或上帝,一切创世者都是虚构的神话传奇。世界,是自足的,世界,是可以被普普通通的人所认识的。如爱因斯坦先生所言,这世界最不可理解之事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
人可以认识世界,在我看来,这正是现代精神之核心。
认识是一个难题。认识之难首先在于真假判定之难,几千年前中国的哲学家庄子先生已经观察到这一点,他说,假设我俩辩论,谁对谁错?谁来判定?假如请第三人裁决,假使此人赞同我,则他与我共成一方,你是另一方,双方观点谁对谁错?谁来判定?假使此人赞同你,则他与你共成一方,我是你们的对方,谁对谁错?谁来判定?庄子先生最后的结论是,“故先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你看,这就斯多葛了,对吧?
认识之难还在于世界之浩淼而人力之有限,正如庄子先生后来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入无涯,殆矣!”,已经犬儒且将堕入虚无了!
而科学,科学方法,克服了认识之难题。
科学如何解决真假判定之难呢?这依赖于科学方法的两块基石,其一在于数学,在于普适的逻辑,其二在于实验在于归求诸自然。此两者,均不以任何个人意见为转移。对或者错,要由事实来判定。科学方法特殊之处,也正是其发挥独特而强大威力之处,正在于:它起于事实,经由普适的逻辑,最后又回到事实,由事实来判别真伪。为求真知,我们不必像庄子先生说的那样,先修炼成真,我们只要求之于科学方法就可以了。科学上的真伪不以千差万别的个人意见为转移,通过科学方法真正确立的科学知识,当然需要不断修正逐步完善,但很难被彻底推翻。在科学知识的意义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牛顿理论的完善(当然,在观念上,Einstein的新观念,是一场革命),而不是颠覆,牛顿理论在合适的范围内依然成立。如此,科学知识才是可以逐步积累的,个人生命极其有限,但众人,以及一代又一代人智慧的累积之功,辉煌可观!的确,生也有涯,知也无涯,科学正视这一点,坦然接受全知之不可能,但与庄子不同,科学告诉我们:全知虽不可能,知却是可能的,只要坚持不懈,一步一步下去,知的范围总会不断扩大,“殆矣”大可不必!
绕开对过往成就的彻底摧毁,与一切毁灭性的革命相反,科学提倡观念上的革命,倡导持续发展。这一点持续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启蒙精神中对理性的强调,对社会渐进朝前发展的强调,到今天人们面对经济以及环境等问题时,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吁。这呼吁声中,浸透了科学精神。
因为科学发挥出来的巨大威力,过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时也将人们导入歧途:一种盲目的狂妄自大,权能崇拜,片面的对效率的近乎变态的追求(常常以牺牲质量,牺牲人生的丰富层面为代价)。人们常常忽视了科学起源于坦承人力之有限,起源于对“水滴石穿”的力量的深刻认识,科学不说“敢叫日月换新天”,科学更接近于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科学说,我们智力有限,能力有限,但毕竟我们能做一些事情,试一试,一点点来吧,让我们稳步前进,能做多少算多少,结果如何,殊非重要,无法强求,尽力即可。
(二)
由此引到另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术研究呢?尤其,为什么要搞那些不实用的纯理论性研究呢?
为什么要脊椎骨呢?手可以提,肩可以挑,双脚可用以走路,嘴巴可以说话,甚至大脑,都可以用来打歪主意!脊椎骨有什么用?为什么要脊椎骨呢?敲碎好了!纯学术研究之于社会文化精神,正如脊椎骨之于人身,也许够不上中心枢纽,却不可或缺,是立身之本,对于现代社会,尤其如此!是因为学术研究科学研究蕴含着最为纯粹的现代精神!
什么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精神呢?现代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费曼在他著名的物理学讲义开篇即说,现代精神的核心是科学精神。也许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现代精神之核心在于对不可知论的成功逃离,在于确立认识之可能。没有神仙没有鬼怪,女娲或上帝,一切创世者都是虚构的神话传奇。世界,是自足的,世界,是可以被普普通通的人所认识的。如爱因斯坦先生所言,这世界最不可理解之事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
人可以认识世界,在我看来,这正是现代精神之核心。
认识是一个难题。认识之难首先在于真假判定之难,几千年前中国的哲学家庄子先生已经观察到这一点,他说,假设我俩辩论,谁对谁错?谁来判定?假如请第三人裁决,假使此人赞同我,则他与我共成一方,你是另一方,双方观点谁对谁错?谁来判定?假使此人赞同你,则他与你共成一方,我是你们的对方,谁对谁错?谁来判定?庄子先生最后的结论是,“故先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你看,这就斯多葛了,对吧?
认识之难还在于世界之浩淼而人力之有限,正如庄子先生后来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入无涯,殆矣!”,已经犬儒且将堕入虚无了!
而科学,科学方法,克服了认识之难题。
科学如何解决真假判定之难呢?这依赖于科学方法的两块基石,其一在于数学,在于普适的逻辑,其二在于实验在于归求诸自然。此两者,均不以任何个人意见为转移。对或者错,要由事实来判定。科学方法特殊之处,也正是其发挥独特而强大威力之处,正在于:它起于事实,经由普适的逻辑,最后又回到事实,由事实来判别真伪。为求真知,我们不必像庄子先生说的那样,先修炼成真,我们只要求之于科学方法就可以了。科学上的真伪不以千差万别的个人意见为转移,通过科学方法真正确立的科学知识,当然需要不断修正逐步完善,但很难被彻底推翻。在科学知识的意义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牛顿理论的完善(当然,在观念上,Einstein的新观念,是一场革命),而不是颠覆,牛顿理论在合适的范围内依然成立。如此,科学知识才是可以逐步积累的,个人生命极其有限,但众人,以及一代又一代人智慧的累积之功,辉煌可观!的确,生也有涯,知也无涯,科学正视这一点,坦然接受全知之不可能,但与庄子不同,科学告诉我们:全知虽不可能,知却是可能的,只要坚持不懈,一步一步下去,知的范围总会不断扩大,“殆矣”大可不必!
绕开对过往成就的彻底摧毁,与一切毁灭性的革命相反,科学提倡观念上的革命,倡导持续发展。这一点持续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启蒙精神中对理性的强调,对社会渐进朝前发展的强调,到今天人们面对经济以及环境等问题时,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吁。这呼吁声中,浸透了科学精神。
因为科学发挥出来的巨大威力,过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时也将人们导入歧途:一种盲目的狂妄自大,权能崇拜,片面的对效率的近乎变态的追求(常常以牺牲质量,牺牲人生的丰富层面为代价)。人们常常忽视了科学起源于坦承人力之有限,起源于对“水滴石穿”的力量的深刻认识,科学不说“敢叫日月换新天”,科学更接近于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科学说,我们智力有限,能力有限,但毕竟我们能做一些事情,试一试,一点点来吧,让我们稳步前进,能做多少算多少,结果如何,殊非重要,无法强求,尽力即可。
(二)
由此引到另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术研究呢?尤其,为什么要搞那些不实用的纯理论性研究呢?
为什么要脊椎骨呢?手可以提,肩可以挑,双脚可用以走路,嘴巴可以说话,甚至大脑,都可以用来打歪主意!脊椎骨有什么用?为什么要脊椎骨呢?敲碎好了!纯学术研究之于社会文化精神,正如脊椎骨之于人身,也许够不上中心枢纽,却不可或缺,是立身之本,对于现代社会,尤其如此!是因为学术研究科学研究蕴含着最为纯粹的现代精神!
2010年3月23日星期二
2010年3月22日星期一
想独立思考吗?去独立思考吧!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会独立思考。在我看来,我们的民众大多是不会独立思考的。
独立思考的关键,是什么呢? 说实话,我并不知道这问题的答案。在我看来,独立思考是一种需要经过学习和长时间练习才能掌握的能力,很难用一句话概括其关键,即使概括出来也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反而有悖于独立思考之精神。
也许能说说独立思考的第一步。即,抛去一切他人的意见和判断,抛开书本结论,摈弃周围声音的影响,置自己于无凭无依之境地,然后才能慢慢学会独立思考。此外别无它途,再多的理论再多的指导都无法帮助你学会独立思考,除非你独立去思考。再多的理论都不能帮助你学会游泳,想学会游泳,基本的途径只有一条,即自己跳到水里去游。一切理论技巧等等都要在此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
你会游泳吗?你想学会游泳吗?不要害怕溺水,找个安全的不至于夺去你性命的游泳池,跳进水里游吧!呛几次水,也许你就会了。害怕呛水,你永远只能是旱鸭子。
你想学会独立思考吗?或者你会骑自行车,或者你会乒乓球,或者你会游泳,或者你会其它什么技能。不排除有人天生就会某样技能,但一般而言,技能是需要学习的。因此请回想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样本事的。学会独立思考和学会任何一样技能的基本道理,是一样的!
你想学会独立思考吗?请独立去思考吧!
独立思考的关键,是什么呢? 说实话,我并不知道这问题的答案。在我看来,独立思考是一种需要经过学习和长时间练习才能掌握的能力,很难用一句话概括其关键,即使概括出来也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反而有悖于独立思考之精神。
也许能说说独立思考的第一步。即,抛去一切他人的意见和判断,抛开书本结论,摈弃周围声音的影响,置自己于无凭无依之境地,然后才能慢慢学会独立思考。此外别无它途,再多的理论再多的指导都无法帮助你学会独立思考,除非你独立去思考。再多的理论都不能帮助你学会游泳,想学会游泳,基本的途径只有一条,即自己跳到水里去游。一切理论技巧等等都要在此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
你会游泳吗?你想学会游泳吗?不要害怕溺水,找个安全的不至于夺去你性命的游泳池,跳进水里游吧!呛几次水,也许你就会了。害怕呛水,你永远只能是旱鸭子。
你想学会独立思考吗?或者你会骑自行车,或者你会乒乓球,或者你会游泳,或者你会其它什么技能。不排除有人天生就会某样技能,但一般而言,技能是需要学习的。因此请回想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样本事的。学会独立思考和学会任何一样技能的基本道理,是一样的!
你想学会独立思考吗?请独立去思考吧!
2010年3月15日星期一
逝
[题记(update, 03.17 ):如多年前的老朋友所知,这篇文字其实是很多年以前写的,费了一些劲整理出来,极累...删减很多,文字上也有些改动,其它全保持原样。那时候感情真比较激烈啊(艺术性可能就要差一些),今天可能写不出这样的东西了...显然那时候的思想比较消极...]
(一)
爷爷去世前一晚,回光返照,高声喊叫,仿佛重又力强年富, 又在漫山遍野追赶猎物,一整晚,第二天已经明显不行,当天下午就完全不能开言了。在他亲手造的红砖墙房的那张老床上,爷爷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是在运回老家一个小时后去世的,撑到那时候,爷爷终于安心走了,走得很平静…
爷爷行走不便了,早期,他总说走了霉运,碰上了不利的年头,在病的晚期,他又总说,病5、6年了,也没能把他怎样,总有一天他会彻底好起来的,重又可以健步如飞,重又可以上山下地。
那时候爷爷已经不再坚强,半夜里他会起身求壁橱里供着的观音菩萨,求菩萨让他好起来,或者带他走。我们发现他不喜欢别人说他病得严重,于是哄着说,气色不错啊,他就很开心,微笑,什么话也不说,只会心地愉快地,微笑…
通常他只说“没事,我会好起来的”,爷爷一直是很少话的人,往往他看我们看电视,看我们姊妹在闹,看我看书…有时他就会突然说那句话。
爷爷也有很多话的时候。记得在他病情不很严重的那些年,在我放假回家的第一个晚上, 他总会一直和我说话, 一直说到深夜。那时,我的床和爷爷奶奶的床在同一个大房间,因为我长年不在家,房间并没有隔开。我白天坐车累了,刚躺下不一会儿就睡了过去,半夜醒来迷迷糊糊中还总能听见爷爷嘶哑的声音…
却一丁点都记不起来了,包括他总要我记下来的<家训>,一个字都回想不起来了。爷爷总说要写下来要写下来,许是担心自己的毛笔字不够好,他让我们找姑爷爷写,说了很多很多次,最终我们也没有照办,再也不能够了,完全回想不起来了,哪怕一个字也好,一个字都回想不起来了。
爷爷的腿使不上劲了,一天天的,他坐在房间里,有时出来看看,晒晒太阳,坐会儿, 又默默地回去。他本来话少,加之耳朵又背,很少有人和他聊天,1年,2年,3年…孩子们上学,常年不在家,爸爸妈妈整天为生活而忙碌,陪着爷爷的, 只有我奶奶和那座老式的摆钟,在半夜里,当,当,当…
摆钟是爷爷亲自买的。记不清有多少年头了。我跟着爷爷住在老家的时候, 它就在响了,那时爷爷还能上山打猎呢!后来, 爷爷腿脚不方便了,却又不肯离开小山村。再后来,查出心脏病,奶奶再也不能很好地照顾他了,这才愿意搬来和我们同住。爷爷习惯了老摆钟的当当当,他离不开它,就把它带到了镇上。
他离不开的还有奶奶。奶奶是性格开朗的人,爱玩,年轻的时候爱打牌,老年的时候爱打麻将!有时爱开开玩笑,很难看出年轻时曾历经过一而再的丧子之痛。奶奶对我们是溺爱的,完全不同于爷爷的威严。小时侯我们兄妹都害怕爷爷, 依赖奶奶。
爷爷腿脚不利索,耳朵也不方便了,但就是不愿到镇上去,他更乐意守着门口的菜园子,除草,松土,施肥什么的。奶奶爱热闹,喜欢玩牌,现在她得克制自己, 得多留心爷爷,以防万一摔跤。因此爷爷每天都会抽出大段时间,静静地坐着,闭目养神,让奶奶安心玩牌去!
爷爷坐在床头, 扭头看去,依在右边墙上的土铳已经上缴了。那铳跟了爷爷几十年,他还在上面刻了一个独造汉字,他名字几个字的叠字。从我记事起,铳总是靠在那里,每年阳光明媚的日子,爷爷会把它拿出来,很仔细地擦亮,然后朝天开一枪,砰…
已经空了, 爷爷扭头看的时候铳已经不在了,墙边是空的。大撒网还在,挂在斜对的墙角,从楼板一直垂到地面。
网是爷爷亲手织的,用的是自家捻的那种麻线, 细细的,下边缘串一溜小铁条垂着,上边束起来,网撒开的时候, 在空中开一朵花,束起的那头好比花芯。
爷爷还是摔倒了,奶奶丢下麻将跑回家的时候,他正挣扎着要爬起来…
(二)
我买票, 坐火车, 换汽车, 急急地往家赶。不曾想过缘分就此散去,不曾想过不愿去想不愿相信, 缘分散去的那一刻, 我会不在爷爷身边。二十多年来,我以为那是天经地义的,是长长久久,是永远的。一如年幼的时候, 没法想象人和人之间有永远的别离, 花了很多年时间才能接受离别之必然。心里却总是拒绝的,是幻想着永恒的。这信念,是在一瞬之间崩溃了…
我和大妹一起到的家,爷爷不在, 爸爸妈妈都不在。堂伯说,回老家了, 昨天下午走的, 到家才走的, 是有福气。
还记得买票, 让座, 紧紧憋住气,憋住, 答话, 开窗呼气,憋住, 再呼气…
小时候我就特别倔,自己认为没错的, 打死都不会低头,妈妈会用小竹条抽我的小腿, 不哭, 卷起裤腿来抽, 就是不哭!一直等到最后奶奶过来,赶走妈妈, 心疼地抚摸着一条条的道道, 责怪妈妈,轻声地安慰我…好像拔去了塞子一样, 心里的委屈一下子流出来, 浑身冒豆大的汗珠, 大口喘气, 流泪, 久久抽搐。
真的是一个特别倔的孩子!印象中是不知道怎么哭出声的,童年过后, 更是连那种抽搐也不会了。不曾想到, 年岁完全没有改变小时候的那个我,一丁点都没有,只把他藏到了深处…
爷爷就躺在我面前, 隔着白布。我跪下去, 伸手去摸他僵硬的手, 摸他的腿,往日不消退的浮肿完全没有了, 瘦得只剩下骨头, 可怕的细…
爷爷确确实实抛下我了, 不愿看我最后一眼, 不等我来说最后一句话!
深处的那个我猝不及防地冒了出来…原来从不曾长大,原来我一直都是爷爷身边的那个小孩…用尽全力也哭不出声, 浑身发抖, 衣衫汗透…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 不知道都想了些什么,舅妈怕我受内伤, 拉我到厨房, 舀一碗热汤要我喝,我低头喝, 手抖得不敢端碗。
不知道在他苦苦支撑, 久久等候的时候, 爷爷心里是否有过一丝怨恨。他早说过最放心不下的是奶奶, 临了, 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等不到了”。我听妈妈讲着, 泪流满面, 每一次想起都不禁涕流, 仿佛听见爷爷在他回光返照的幻境中捕猎的大声呼喊…
季羡林先生说愿意以毕生一切所得来换取永远待在母亲身边, 当然不现实,年少时候的我一丁点都不能理解,当然不现实,但如今,我却已经有些理解了。
(三)
人之死去是否犹如出门远行? 倘若如此, 临别时的不舍又该如何化解?
也许天堂和地狱即是为此而设, 是为了给亲人们提供一个重聚的场所! 我相信, 与永别之绝望相比, 即使十八层地狱,也都溢满了希望。
有时我想, 所谓的因缘际会, 转世轮回, 大概也是用来解脱永别之绝望的吧。 如果能够再续前缘, 纵令来生化为草木牲畜, 又如何! 不单是轮回, 也许所谓的天人合一, 所谓的博爱,都是让人解脱这种别离之绝望的吧。
而如今,我却早已明白永恒之不可得。纵使如日月, 纵使是宇宙本身, 也许都会走向寂灭,又何谈其它?若没有任何物质的存在, 情感或者精神又岂能独立而永生? 倘若一切都将走向虚无, 轮回或任何靠近永恒的企图,均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的幻想罢!
离去的终是离去了, 再伟大的人物对后人的影响也不过几千年的事情, 更何况平凡如爷爷。也许我今天在这里还念着他, 也许, 我的子孙还会提起他, 也许100年后的家谱里还会见到爷爷的名字, 静静的就在靠近我的上头。再往后, 可能就是虚无, 就仿佛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曾有过那么一位老人, 不曾有过他和他无时不牵挂着的那个孩子, 也不曾有过那个倔强孩子对爷爷的一生的怀念…
而我却满足了。我能不时的想起爷爷, 给人静静的讲讲爷爷的故事, 心里就满足了。倘若人果真有死后之事, 我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的爷爷也会感到满足!
(一)
爷爷去世前一晚,回光返照,高声喊叫,仿佛重又力强年富, 又在漫山遍野追赶猎物,一整晚,第二天已经明显不行,当天下午就完全不能开言了。在他亲手造的红砖墙房的那张老床上,爷爷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是在运回老家一个小时后去世的,撑到那时候,爷爷终于安心走了,走得很平静…
爷爷行走不便了,早期,他总说走了霉运,碰上了不利的年头,在病的晚期,他又总说,病5、6年了,也没能把他怎样,总有一天他会彻底好起来的,重又可以健步如飞,重又可以上山下地。
那时候爷爷已经不再坚强,半夜里他会起身求壁橱里供着的观音菩萨,求菩萨让他好起来,或者带他走。我们发现他不喜欢别人说他病得严重,于是哄着说,气色不错啊,他就很开心,微笑,什么话也不说,只会心地愉快地,微笑…
通常他只说“没事,我会好起来的”,爷爷一直是很少话的人,往往他看我们看电视,看我们姊妹在闹,看我看书…有时他就会突然说那句话。
爷爷也有很多话的时候。记得在他病情不很严重的那些年,在我放假回家的第一个晚上, 他总会一直和我说话, 一直说到深夜。那时,我的床和爷爷奶奶的床在同一个大房间,因为我长年不在家,房间并没有隔开。我白天坐车累了,刚躺下不一会儿就睡了过去,半夜醒来迷迷糊糊中还总能听见爷爷嘶哑的声音…
却一丁点都记不起来了,包括他总要我记下来的<家训>,一个字都回想不起来了。爷爷总说要写下来要写下来,许是担心自己的毛笔字不够好,他让我们找姑爷爷写,说了很多很多次,最终我们也没有照办,再也不能够了,完全回想不起来了,哪怕一个字也好,一个字都回想不起来了。
爷爷的腿使不上劲了,一天天的,他坐在房间里,有时出来看看,晒晒太阳,坐会儿, 又默默地回去。他本来话少,加之耳朵又背,很少有人和他聊天,1年,2年,3年…孩子们上学,常年不在家,爸爸妈妈整天为生活而忙碌,陪着爷爷的, 只有我奶奶和那座老式的摆钟,在半夜里,当,当,当…
摆钟是爷爷亲自买的。记不清有多少年头了。我跟着爷爷住在老家的时候, 它就在响了,那时爷爷还能上山打猎呢!后来, 爷爷腿脚不方便了,却又不肯离开小山村。再后来,查出心脏病,奶奶再也不能很好地照顾他了,这才愿意搬来和我们同住。爷爷习惯了老摆钟的当当当,他离不开它,就把它带到了镇上。
他离不开的还有奶奶。奶奶是性格开朗的人,爱玩,年轻的时候爱打牌,老年的时候爱打麻将!有时爱开开玩笑,很难看出年轻时曾历经过一而再的丧子之痛。奶奶对我们是溺爱的,完全不同于爷爷的威严。小时侯我们兄妹都害怕爷爷, 依赖奶奶。
爷爷腿脚不利索,耳朵也不方便了,但就是不愿到镇上去,他更乐意守着门口的菜园子,除草,松土,施肥什么的。奶奶爱热闹,喜欢玩牌,现在她得克制自己, 得多留心爷爷,以防万一摔跤。因此爷爷每天都会抽出大段时间,静静地坐着,闭目养神,让奶奶安心玩牌去!
爷爷坐在床头, 扭头看去,依在右边墙上的土铳已经上缴了。那铳跟了爷爷几十年,他还在上面刻了一个独造汉字,他名字几个字的叠字。从我记事起,铳总是靠在那里,每年阳光明媚的日子,爷爷会把它拿出来,很仔细地擦亮,然后朝天开一枪,砰…
已经空了, 爷爷扭头看的时候铳已经不在了,墙边是空的。大撒网还在,挂在斜对的墙角,从楼板一直垂到地面。
网是爷爷亲手织的,用的是自家捻的那种麻线, 细细的,下边缘串一溜小铁条垂着,上边束起来,网撒开的时候, 在空中开一朵花,束起的那头好比花芯。
爷爷还是摔倒了,奶奶丢下麻将跑回家的时候,他正挣扎着要爬起来…
(二)
我买票, 坐火车, 换汽车, 急急地往家赶。不曾想过缘分就此散去,不曾想过不愿去想不愿相信, 缘分散去的那一刻, 我会不在爷爷身边。二十多年来,我以为那是天经地义的,是长长久久,是永远的。一如年幼的时候, 没法想象人和人之间有永远的别离, 花了很多年时间才能接受离别之必然。心里却总是拒绝的,是幻想着永恒的。这信念,是在一瞬之间崩溃了…
我和大妹一起到的家,爷爷不在, 爸爸妈妈都不在。堂伯说,回老家了, 昨天下午走的, 到家才走的, 是有福气。
还记得买票, 让座, 紧紧憋住气,憋住, 答话, 开窗呼气,憋住, 再呼气…
小时候我就特别倔,自己认为没错的, 打死都不会低头,妈妈会用小竹条抽我的小腿, 不哭, 卷起裤腿来抽, 就是不哭!一直等到最后奶奶过来,赶走妈妈, 心疼地抚摸着一条条的道道, 责怪妈妈,轻声地安慰我…好像拔去了塞子一样, 心里的委屈一下子流出来, 浑身冒豆大的汗珠, 大口喘气, 流泪, 久久抽搐。
真的是一个特别倔的孩子!印象中是不知道怎么哭出声的,童年过后, 更是连那种抽搐也不会了。不曾想到, 年岁完全没有改变小时候的那个我,一丁点都没有,只把他藏到了深处…
爷爷就躺在我面前, 隔着白布。我跪下去, 伸手去摸他僵硬的手, 摸他的腿,往日不消退的浮肿完全没有了, 瘦得只剩下骨头, 可怕的细…
爷爷确确实实抛下我了, 不愿看我最后一眼, 不等我来说最后一句话!
深处的那个我猝不及防地冒了出来…原来从不曾长大,原来我一直都是爷爷身边的那个小孩…用尽全力也哭不出声, 浑身发抖, 衣衫汗透…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 不知道都想了些什么,舅妈怕我受内伤, 拉我到厨房, 舀一碗热汤要我喝,我低头喝, 手抖得不敢端碗。
不知道在他苦苦支撑, 久久等候的时候, 爷爷心里是否有过一丝怨恨。他早说过最放心不下的是奶奶, 临了, 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等不到了”。我听妈妈讲着, 泪流满面, 每一次想起都不禁涕流, 仿佛听见爷爷在他回光返照的幻境中捕猎的大声呼喊…
季羡林先生说愿意以毕生一切所得来换取永远待在母亲身边, 当然不现实,年少时候的我一丁点都不能理解,当然不现实,但如今,我却已经有些理解了。
(三)
人之死去是否犹如出门远行? 倘若如此, 临别时的不舍又该如何化解?
也许天堂和地狱即是为此而设, 是为了给亲人们提供一个重聚的场所! 我相信, 与永别之绝望相比, 即使十八层地狱,也都溢满了希望。
有时我想, 所谓的因缘际会, 转世轮回, 大概也是用来解脱永别之绝望的吧。 如果能够再续前缘, 纵令来生化为草木牲畜, 又如何! 不单是轮回, 也许所谓的天人合一, 所谓的博爱,都是让人解脱这种别离之绝望的吧。
而如今,我却早已明白永恒之不可得。纵使如日月, 纵使是宇宙本身, 也许都会走向寂灭,又何谈其它?若没有任何物质的存在, 情感或者精神又岂能独立而永生? 倘若一切都将走向虚无, 轮回或任何靠近永恒的企图,均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的幻想罢!
离去的终是离去了, 再伟大的人物对后人的影响也不过几千年的事情, 更何况平凡如爷爷。也许我今天在这里还念着他, 也许, 我的子孙还会提起他, 也许100年后的家谱里还会见到爷爷的名字, 静静的就在靠近我的上头。再往后, 可能就是虚无, 就仿佛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曾有过那么一位老人, 不曾有过他和他无时不牵挂着的那个孩子, 也不曾有过那个倔强孩子对爷爷的一生的怀念…
而我却满足了。我能不时的想起爷爷, 给人静静的讲讲爷爷的故事, 心里就满足了。倘若人果真有死后之事, 我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的爷爷也会感到满足!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