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日星期二

微博的信息和经济学规律

我们将研究信息在微博这样的社会网络上的规律及其经济学。网络中的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位置固定不动的节点,他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当然还可以是转发者。一个节点关注了另一个节点,则从被关注的节点画一条指向关注者的连线,连线的方向指示信息在两个节点间的流向。

信息总是以某个制造者为起点,通过多次的转发,然后达到某个接收者。接收者也许有多个,我们集中考虑其中的某一个,这样一来信息就在网络上画出了一条从起点到这个接收者的路径。这条路径所经过的中间节点的数目可以叫做路径的长度。长度为零的信息就是来自于你微博关注的那些对象直接制造而未经任何转发的信息。你对这些信息的接收和你的关注行为密切相关,并没有普遍的意义,因此我们将不予考虑。

显然,每一个接收者接收到某条信息以后,都有一个相应的信息路径长度,它的大小主要是由中间的那些转发者决定的。当潜在的中间转发者(参与讨论的人)人数增加以后,信息路径的中间转发节点的可选择范围就变得更广,就更可能找到一条更短的路径,因此平均而言讨论的人一多就意味着接收信息的信息路径长度会变短,反过来,讨论的人数减少则信息路径长度就会变长。对于一个话题而言,如果参与讨论的人数反映的是话题的热度的话,那么我们大致就有:话题的信息路径长度反比于话题的热度。

现在,我们转入经济学的讨论。对于每一个信息的接收者而言,它要接收到一条信息是需要花费时间成本的。当信息成本高过信息对你的用值时,你当然就会放弃这条信息。当然,如果某条信息你很关心,对你的用值很高,那你当然可以一直盯着微博,直到这条信息出现,平均而言你可能得等上一会儿,但只要你关注的人不是太少,你总还是可以等到你所关心的那条信息的。而你等待这条信息的时间就是你花在这条信息上的时间成本。

那么为了在微博上看到某些信息,你愿意花费的最高时间是多少呢(你愿意在微博上等待的时间)?这可能没有一个固定的值,也许是几分钟,也许当有某件你很关心的事情时,你可以等待几个小时。你愿意花的这个等待时间,就是这信息对你的用值。

那么,在已经读过了那条信息之后,你为什么还愿意花时间等待信息的另一次传播过来呢?其实,这就是微博这样的媒体特殊的地方,它传播的不光是信息本身,还有人的不同观点,不光信息有用值,不同的观点也有用值,你是在为下一个不同的观点而等待。信息加上不同的观点,所有这些我们都同样称之为信息,这些相关的信息就组成一个话题。

接收者的等待时间主要也是由参与讨论的人数决定的。参与讨论的人越多,话题就越热,信息传到你的可能性就越大,你的等待时间也就越短,反之则越长。前面我们说过,话题的热度反比于话题信息路径长度,这里我们又看到话题的热度反比于接收者的等待时间。将这两者综合起来我们就有:话题的信息路径长度正比于话题信息的等待时间成本。

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如果某个话题的信息路径很长,它在被接收者接收到之前平均而言就要流过更多的节点,这样相应信息传播的速度当然就慢,你的等待时间成本就会上升,反之则下降。

因此,在微博这样的社会网络上,信息成本越低就意味着路径长度越短。实际上可能正是信息成本降低的进化压力使得社会网络朝着小世界网络的方向演进。因为你不想花太多的时间等待,因此你就关注一些大V,大V的关注度就会越来越高,和普通人的关注度最终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其实,这就是小世界网络的特征, 小世界网络中任何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长度都很短,平均为6,就是所谓的6度分隔。但之所以这些路径可以这么短,就是因为小世界网络中存在少数连接度很高的节点,也就是大V,这些节点和大量的节点连接,因此任何一个节点只要先连向一个这样的节点,就可以通过这个节点很快的连接上另一个节点,起末两节点间的距离因此就很短,平均距离为6。

在社会网络中,想通过删帖,销号,禁言或者禁止转发等等办法来绝对地隔绝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信息在社会网络中可以流通的路径太多,控制微博的人能做到的事情只能是切断其中的一些路径,且几乎没有可能切断所有的路径。因为路径是如此的多,几乎可以看成是无限的,而切断网络路径这件事情同样是要成本的,经济学上的边际成本上升定律告诉我们,要绝对地切断所有的路径其总成本将会迅速地增加!

那么在切断社会网络信息路径这件事情中管制者所干的实际上是一件什么事情呢?其实,他们实际上所干的是增加人们的信息成本。前面我们说过,在社会网络中,信息成本正比于信息的路径长度,而我们也说过切断信息路径其实只可能是把一些接收者接收到的比较短的信息路径给切断(一般是通过重点控制连接度高的那些节点。我们下一段会有更详细的讨论),实际上是使得接收者的信息路径长度变长,因此信息成本就增加了。

至于通过控制来增加接收者的信息路径长度的办法,通常是通过重点控制连接度高的那些节点。 这是由我们前面说过的小世界网络的特性决定的,因为小世界网络的短信息路径大多都要经过连接度高的那些节点。因此如果将这少数高连接度的节点都控制住,比如将它们从社会网络中切除,那么很显然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路径长度就将大大增加,接收到的信息和起点之间的路径长度也就增加了。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管制者要控制大V的原因吧。

当然,控制微博信息的人真正的目的也许并不是让人们看不到某条信息或者看不到某个话题,我们前面说过,他们办不到这一点,他们能办到的就是增加接收者接收到的信息的路径长度,因此而增加接收者的等待时间成本,让接收者多等待一会儿。但这多等一会儿也许就是他们真正的目的。因为这可以降低话题的热度,原因有两个,1是,因为要多等一会儿,所以不少人就放弃了这些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对他们的用值还不够),因此加入讨论的人就少了。2是,因为每一个人都要多等一会儿,讨论也就没有那么热烈了。

那么,为什么有些话题会成为微博的热门话题,而有些话题则少有人关注呢?

实际上,话题能否热门关键在于一个阈值,也就是接收信息的路径长度的阈值。接收信息的路径长度高到阈值以上,也就是时间成本高到阈值以上,参与讨论的关注者就会逐渐减少,话题就会逐渐变冷,接收信息的路径长度会跟着逐渐增加,信息成本就会不断上升,退出讨论的人会更多,相关的话题会自动的冷却下来,并逐渐退出人们的关注范围。而接收信息的路径长度在阈值以下,也就是时间成本在阈值以下,则随着加入讨论的人的增多,话题的热度会自动上升,相关信息的路径长度会随之而下降,信息成本因此降低,加入的人会越来越多,讨论也会越来越热烈,新观点层出不穷,这时候相关信息的用值反而会升高,话题会很快的越来越热。

当然,任何话题都不可能在社会网络上一直热下去,因为当再没有什么新观点可以产生的时候,话题的相关信息对于关注者的边际效用就会递减。一些人的边际效用很快会减低到信息成本以下,这些人就会放弃这个话题。随着大量关注者的退出,接收信息的路径长度就会增长,时间成本就会增加,同时边际效用还在递减,这样又会有更多的人退出,形成正反馈,话题也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冷却下来。

可见,话题的变热也好,话题的冷却也好,其中都要受到正反馈机制的加速,因此社会网络上话题的变冷和变热通常都进行得很快。尤其是一个过时的话题的变冷,非常迅速,因为它不但受到正反馈机制的加速,而且因为缺乏新观点的刺激(要说的都已经被说过了),相关信息只是原有信息的重复,信息对于关注者的边际效用递减得非常迅速!